秸秆综合利用,经济环保双赢
文章来源: 星沙时报 作者:李松 时间: 2021-07-19 09:34:01长沙县目前所有收割机上都已加装碎草装置,可实现稻谷收割脱粒、秸秆粉碎还田一体化机械作业。李松 摄
星沙时报讯(记者 李松)近日,在长沙县春华镇金鼎村的田野上,两台收割机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,金黄色的稻秆被迅速卷进,同时收割机的尾部随即喷出被粉碎的秸秆,不到20分钟,一辆中型卡车已经装满金黄饱满的稻谷,空气中弥漫着秸秆粉碎、土地翻新后的清新味道。
火红的七月正是早稻收割时节,也是长沙县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关键时期。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,保护天蓝水清、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,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多方位处理模式,走出了一条绿色环保、农民增收的双赢之路。
“这是加装碎草装置后的收割机。”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全县目前所有收割机上都已加装碎草装置,共计还田机械442台(套),可实现稻谷收割脱粒、秸秆粉碎还田一体化机械作业。
以往燃烧秸秆的传统方法基本不会增加土壤的肥力,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。现将秸秆粉碎还田,不仅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,促进作物生长,还有利于翻耕作业,便于下茬作物晚稻的栽种。“既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保问题,又省工、省钱、省事,一举多得。”工作人员说。
据了解,为推进秸秆粉碎还田工作,县农业农村部门要求全县所有收割机都要加装碎草装置下田作业,对加装的碎草装置进行3000元/台的购置奖补。
秸秆粉碎还田,只是长沙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长沙县按照“疏堵结合、以用促禁”的思路,已建立起县域全覆盖、年收储能力可达6万吨的秸秆收储体系,拥有收储运和利用主体50个,投入相关设备40台,真正让秸秆成为了绿色财富,迈入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之路。
此外,县农业农村部门、各镇(街)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宣传活动,向农户、大户、种植基地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印发禁烧告知书、宣传手册等资料。各镇(街)利用宣传车、“村村通”、微信群等进行多频次、全方位的宣传发动,同时紧盯农忙收割关键时间节点,开展“时间不间断、路线不重复、范围不遗漏”的秸秆禁烧巡查工作。在长沙县路口镇,当地农业部门采取高清无人机“空中作业”,实现全域无盲区全覆盖监管,确保全域全时段无露天焚烧秸秆现象。